top of page

谈谈想家

Jerry Fu

Jan 5, 2022

那个熟悉的感觉。当我以为它已经随着年龄的成长、心智的成熟慢慢地离我而去时。在此时此刻又一次即将结束假期、赶回学校时,我又一次深深感受到了它。它令人窒息。我想试试把它写出来、分析、思考;直面它,接受它。


【想家,这酸爽】

第一次真正感受到想家便是五年前初来美国。那一天,随着new student orientation的一系列活动和晚餐陆续结束,跟爸妈说了再见就回了宿舍。


房间已经在下午和爸妈一起打理得井井有条。猫和老师poster,全家福,挂钩上的格子睡袍:一些温馨的小元素竟也让屋子里有了点儿家的感觉。


不知不觉中就lights out了。躺在全新的床具里,听周围一片寂静。两个好室友儿Braden和Kay也因为初来乍到自己躺着,不出声儿。


头几分钟,我还用爸妈还要在美国待上两三天陪我这借口说服自己不多想;过了一会儿就完全行不通了。


思绪飘散开始到一堆堆事情上:还有多久能回家?究竟为什么要来留学?就算有假期能回国,还要在国外多少年才能完成学业、有时间好好回国陪爸妈?


那时候父母多大了?啥样了?现在国内几点?如果我在国内会在干啥?等等等等,问不完的问题。


对未来的恐惧,对新环境的抵触,对生人的隔阂,对自己的不信任;


所有这一切切负能量在白天都可以被接触的新事物和手上忙不完的事情抑制住,在晚上却彻彻底底地失控了。


我钻进被子里闷头哭、悄悄地哭。


好不容易入了睡,感觉又是弹指间便醒了过来。一看闹钟,果然是离熄灯还只是弹指间。迷迷糊糊睡了又醒醒了又睡。


1:00多


2:00多


2:00多


不是吧,还是2:00多,鬼压床了么。


4:00多


时差尚在,实在睡不下去了。算算离该起床也差不了多久,起来算了。那些难想的问题、那些有缘由甚至无故的伤感,好像也在我神志开始清醒的一刹那同时醒了过来。


Dorm parents头晚上刚说过,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随时敲门找他们。想家真的算个问题吗?犹豫再三,我还是没有胆子凌晨把dorm parent喊起来给我心理辅导。


哦,你问我为什么不刷刷手机去忘了这事儿?原来是我忘了提,手机和电脑都被锁死在分别的tech closet里;近在咫尺也远在天边。


好在老妈有先见之明,带的kindle和ipod mini成了我的唯二想家时消遣方式。


几天下来,边在走廊渡步,边把Kindle的书读了一本又一本,ipod的循环听了一遍又一遍。音乐,情节,思考,律动。


在杂乱无章和秩序的碰撞中,我才得以有了片刻的喘息。(在现在写下这些文字的同时,不得不说,情绪也开始有了缓解。)


就这么一两周后,也是流干了眼泪,也是各方面逐步进入正轨,生活、作息有了规律。交到了墨西哥、美国、韩国、俄罗斯啊各个国家的好朋友。对自己有了目标。玩得开,学得投入。


一切慢慢好了起来。


往后,每次放了长假,回国回来还会有一样的感觉。一样的凌晨起来倒时差,哭,想家。慢慢地我开始总结规律,开始想清楚一些那些之前怎么也想不通的问题,开始对想家一点点免疫。


但很明显,它时不时会卷土重来。


其实写到这里,我发现我懒了。我不想再多费笔墨,大谈特谈、仔细分析想家背后的逻辑、原理,把它写成个学术报告。但是我还是想继续写写想家的故事,写写想家想些什么。如果你也在想家,希望它也可以带着你回忆回忆,好受些。如果你不在想家,那我挺佩服你能看到这,也欢迎你当读个散文看个乐子读下去。


【想家,想的那些地儿、那些人、那些事儿】

从哪说起呢?从此时此刻的我说起。我在吃香蕉片儿。H-mart买到的香蕉片儿。我爱吃香蕉片儿。风干了的,甜甜的,脆脆的香蕉片儿。我爱吃香蕉片儿因为我从小就吃香蕉片儿,从小就爱吃香蕉片儿。


食物很会把人带回过往的某一个瞬间。我能清楚的记得小时候跟发小儿们一起在北京哪个街区哪个位置的哪个Mr. Pizza餐厅狂啃香蕉片儿。伴着餐厅的暖色灯,餐厅的轻音乐;我们无忧无虑,脑子里只用想着吃。


那说到餐厅,就要想到小学放学老妈隔三差五就要带我去小学回家必经路上的庄胜崇光百货地下一层的必胜客吃饭。永远记得下午免费续杯的珍珠奶茶;一杯又一杯,老妈看着我喝。刚出锅带着金油渣儿的炸薯格,有鸡翅有鱿鱼有洋葱的小吃拼盘,小寸的夏威夷披萨;刻在味蕾里的味道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那说到老妈,就要想到一天天老妈是怎么骑着那台红色的电动车送我上下学的。骑在后座上,风从耳朵两侧吹过。不像汽车内看到的挡着一层玻璃闷闷的、有点模糊的,也不像汽车内看到的一闪而过。坐在电动车上,可以不快不慢地享受路途上的风,路途上的景。那个穿橘红色工服扫地的伯伯每天是同一个人么?那个贴墙上的长幅广告咋又换了?


那说到小学,就又会难免想到那个已经被写手、作家们写烂了的阳光午后;窗外操场上的喧嚣,黑板上老师的粉笔,微风吹起前面女同学的头发…


那说到午后就会想到初中那一个个下午的long-block, 每个人甚至包括老师都撑着睡意上课。回想起来又确实学到了有趣的东西,你要跟我聊我可能还能跟你侃侃而谈会儿历史课的Watergate Scandal, 文学课的Jack London, 美术课那个好玩儿的project…


诶,等等。发现没有。从我第一章写初中的想家,到我现在写初中的美好。塑造出来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settings和感觉。当我现在从高中在读的视角写初中,文风已只剩轻松。所有的快乐又变得那样难忘,所有(包括想家在内的)种种不愉快有变得那样不值一提。


【还是得升华升华】

那这个区别是怎么造成的呢。是什么让那时的想家变得不值一提,又是什么让现在的想家还是过不去?


因为那时的想家是过去式,所有的所有,不管担心的什么,怎样的担心,它都已经发生。我清楚的知道当时的我是一步步如何克服的它,如何继续的生活,如何一步步又走到此时此刻。然而现在的想家呢?


想的当然还是同一个家,同一些记忆,同一些食物。但是现在想家不同的是,我还不知道在此时此刻我能不能(不管是像原来一样还是用新的方式)克服这种感受;或者说,我不能完全确定我会或者我应该怎样去克服它。这,就是来源于未知的恐惧。


过去的已经尘埃落定、不管好坏发生的已经发生;我,活在现在;未来,是充满未知,甚至危险的。


一本书写好的章节;正在编辑的章节;不知道写啥也不知道能不能写好的章节。


我们想家因为怀念的是过去的,美好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切”旧”的东西,因为它们充满了安全感。“家”代表了一切美好的事务,我们所熟悉的食物。我们想”家”因为我们不想面对除了”家“之外一切不熟悉、未知、陌生、可能伤害我们的事务。


比如我,回到学校,又有一堆堆的事情要开始做,柳峰要运营,春节的chapel节目要想想怎么设计,sim卡要想着办,等等等等。很长时间没有清空过的to-do-list就像是sisyphus的巨石,怎么也完不成的task。我干不好怎么办?干不完怎么办?我要累瘫了… 我要回家… 我要老妈老爸老妹… 我想家…


停。


这个时候我没意识到的是什么,没在做的是什么?


我没有意识到,我所谓做不完的to-do-list其实一直在刷新,我从开学到现在完成了更是数不清的事情。我要意识到自己已经达成的成就和已经付出的努力。这是自我认可。


我没有意识到,从宏观的角度想,就算我真的有些东西真的因为时间、精力和各种原因没干好、没干完,在几年之后往回看这些都算不了什么;就像我们现在往回看小学,初中的那些微小的不完美。只要我已经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就等过程慢慢发酵,接受结果,我要相信它一定不会太差。有时候就是要少想,甚至不想。要有那么几个瞬间完全与世无争,就只让自己完完全全地放松、享受。这是格局放大。


我没有真正开始做一些事情,而是在内心里一次次否定外界或者否定自己。当我开始真正着手、高效地把一件件事情完成时,心情一定会慢慢畅快起来。这是避免内耗。


当然了,我们不可能时时刻刻都保持对自我完全的肯定,对心态完全的放平,和对内耗完全的控制。只是在emo完、伤心完之后,一定想想我们为之奋斗的、美好的目标和理想。把长远的计划一块块分成现在能完成的。在每一天中享受每一个愉快、不愉快、深沉、畅快的瞬间;并知道随着我们慢慢长大,这些被好好利用的时光都将永远铭刻在记忆里。


记住,你不是孤身一人;我们都在一起加油!


【拓展阅读】

这是另一段暑假写的小文,也和记忆和成长有关。


百叶窗外的落日透过缝隙照进来,一缕缕金色的线照在金属的按键上,折射,照在不大灵活、正尝试赶上节拍的手指上,照在前面吹长笛的同学的校服上,刻画出清晰的外轮廓。记忆却一点点模糊了;当时的事、当时的人、那些乐曲里的旋律,虽然还会时不时游入脑中,一个个小小的细节却在一点点的渗出去,流出来。我们老说:“把我定在某个某个难忘的瞬间吧!”就好像如果我们随身带着那个房间、那个风景,每每拿出来看看,把每个细节反复琢磨、回味,像舌尖留恋地吮吸枣核缝隙里的最后一丝果肉一样,就可以注入这支记忆的兴奋剂,享受那无穷的美好。可为何,有些瞬间的永恒是注定的,哪怕它最初留存的那一个个细节已然随着时间蒸发?这时,它带给我们的幸福像是一种虚的、摸不到的感受,存在于第四个维度。千千万万个幸福的瞬间,一颗颗种子,却不是一颗颗独立的树;每一粒掉在上一粒长出的树的树杈的缝隙的泥土里,接上!往上!长成棵通天的树。站在树梢看它穿破云霄;万丈金光伴着歌颂幸福、赞美生命的华彩乐章,睡意袭来,惬意地闭上眼;醒来,要继续播种新的美好。


*写在最后: 写这篇纯是一时的想法;没有仔细编辑;不知道会有多大的共鸣;内容很长,文笔不是最好,逻辑可能明早再读都不一定清晰了。就是纯粹的疗伤、思考、和回忆。希望把这个过程展现给大家吧。长假回去我们都要加把劲儿。

bottom of page